损害儿童听力的“四大恶人”
发布时间:2018/3/2 16:48:54 浏览次数:9727次
恶人之一 耳聋遗传基因
超过一半以上的重度先天性耳聋和遗传因素有关,一些遗传性疾病甚至会出现:出生时听力正常,出生后听力逐渐减退,或在某些特殊诱因下突然听力丧失的情况。目前已有几种耳聋遗传基因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检测,如果夫妻双方的家族中出现过先天性耳聋情况的,即使夫妻双方听力正常也尽量在孕前做基因检测。遗憾的是国内能做此项检查的医院很少,仍需要国家大力投入发展该项目。
恶人之二 孕产期危险因素
胎儿在孕育和出生过程中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孕期出现特殊的病原体感染,目前已经明确的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梅毒、弓形体、梅毒螺旋体等,这些病原体感染母体是造成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2孕期有特殊合并症,如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甲低、肾病、自身免疫性疾。有这些合并症,会影响胎儿的内耳发育。
3孕期不良的生活环境,诸如接触有毒物质、营养不良、饮酒、吸烟、接受X线照射、过强的噪音环境等均是影响儿童听力的危险因。
4产期的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早产等情况。
恶人之三 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造成的儿童耳聋是后天性耳聋中最为多见的因素,目前已知的药物中,有18类一百多种药物会造成听觉系统损害,不同药物对听力的损害程度不同,有些药物一旦造成了听力下降就无法再恢复,需要医生及儿童家长高度警惕。最为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奈替米星和依替米星等,这些是我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致聋性药物,又称为耳聋性抗生素。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特殊基因人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会出现“一针致聋”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儿童,如非极端特殊情况,轻易不能使用上述提到的“耳毒性抗生素”。家族有耳聋病史的儿童,在使用药物时除了上面提到的药品名称以外也需特别谨慎。
恶人之四 中耳炎症
相比成人,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发阶段。这两种疾病都因影响声音在中耳的传导而导致听力下降。及时治疗,听力可以恢复正常,迁延不愈,听力下降将难以恢复。化脓性中耳炎会有明显的耳痛容易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则症状隐蔽,孩子多数不会主动表达,需要家长日常多仔细观察,如觉得孩子对声音不敏感,需要尽早做听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