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不知“低密度”和“高密度”为何物。这两者其实就是决定心血管疾病的分水岭。一般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作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是好胆固醇。好胆固醇可防止脂质在血管壁沉积,而坏胆固醇若在血液中的水平过高,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使血管变得狭窄或阻塞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遗传因素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均可导致坏胆固醇的升高,而这部分人在未来较早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参考值不可“误读”
那么,血脂化验一般有哪些项目呢?血脂通常有7项,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
值得一提的是,在化验单上没有箭头,并不代表血脂正常!
化验单上的参考值仅供参考,不同人群的血脂参考值也不尽相同。
检查血脂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前一晚应清淡饮食,8点后禁食、不禁水,空腹10~12小时以后可在晨间静脉抽血。
2、 短时控制饮食所得到的化验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血脂水平。建议在抽血化验前2周维持原来的饮食,并保持体重稳定。
3、血脂水平可随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抽血前4~6周内应保证没有急性病发作。
4、检查前一晚应休息好,抽血前也应休息5分钟。
建议: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者、绝经后女性、40岁以上男性和肥胖人群都应重视检查。
一旦被确诊为高血脂症,首先要对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这是血脂管理的基础。
记住四句口诀: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受益无穷;适当运动,贵在坚持;保持乐观,心理平衡。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的主力,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他汀类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良好,需要长期服用,并做到不减量、不停药,即使血脂达标也不可以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甚至影响已经稳定的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饮食应做到“一个平衡”和“五个原则”。“一个平衡”是指平衡饮食,高血脂症患者应做到每日摄入食物种类齐全、比例适当。而“五个原则”则是指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和高纤维饮食,并建议选择煮、蒸、炖、煲、凉拌等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