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患白内障人数日益增加,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有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做白内障手术时为什么眼睛里还要装上一枚人工晶状体呢?针对这个问题,邯郸市第三医院白内障科主治医师张鹏,给大家介绍一下人工晶状体的作用和其发展的历史。
张鹏讲解,白内障是眼睛里一个叫晶状体的透明结构发生病变,透明度减低,阻碍了光线从外界透射进眼内,从而降低视力的一种疾病名称。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们把透明度降低已经混浊的晶状体去掉不就透光了吗?理论上看到的是这样,但晶状体有另外一个作用——晶状体除了其透明的性状可以让光线进入到眼内外,还起到了屈光聚焦的作用,使得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样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它就类似于照相机的调焦镜头,所以只是把自身病变的晶状体去掉是不行的。虽然解决了光线进入眼内的问题,但是没有了能屈光聚焦的东西,患者还是看不清物体。因此,人工晶状体就出现了,首先它是透明性状的,完全透射光线,另外它还像一个放大镜一样,能起到聚焦的作用,这样就比较完美地模拟了我们自身的晶状体,并且人工晶状体是永久固定在眼睛内部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掉落也无需清洁,患者几乎不会有任何感觉。更重要的是,人工晶状体不像体内其它植入性物质那样容易被组织排斥,可在眼内长期存在。所以,这就是白内障手术要伴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原因了。
张鹏说,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方面,经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胶——亲水性丙烯酸酯或水凝胶——疏水性丙烯酸酯”的发展历程。随着材料的改变,人工晶状体也经历了由硬性不可折叠晶体到软性可折叠晶体的转变,而这种转变随之带给患者的是眼睛上的切口小了,炎症反应减轻了,恢复得更快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也减小了。
而在光学模拟方面,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设计经历了“球面——非球面——环曲面——多焦点——可调节”的发展历程。这也使得人工晶状体从对自然晶体的简单模仿,如早期球面的人工晶体,到如今对视觉质量更复杂的模拟,从而使之成为矫正视力的重要手段,如非球面、多焦点等晶体。而这种转变使得患者视力和视觉的恢复越来越向自然人的正常视觉状态靠拢。从最初的人工晶状体只有单一焦点,术后需要戴花镜到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有几个焦点从而不用再戴任何眼镜。可以相信,人工晶状体在光学设计上会越来越成熟。
其实不光是白内障,在其它一些晶状体相关性眼病的治疗中,人工晶状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可以在有自身晶状体存在的情况下再加入一个人工晶状体,从而使得患者可以不用再戴眼镜了。或是有一些自身晶状体严重脱位的患者,可以用人工晶状体来替代脱位的晶状体等等。人工晶状体在这些疾病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鹏介绍,在人类探索科技与医学的漫长历程中,人工晶状体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发现与发展使得我们能比较完美地解决白内障或晶状体相关疾病,从而较好地恢复我们的视觉功能。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和开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性和长期稳定性。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未来的人工晶状体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视觉体验。
张鹏 邯郸市第三医院白内障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锦州医学院,2006年参加工作至今,目前已完成白内障手术上千例。2013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国内访问学者1年。2020年当选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组委员。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2项,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