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2年8月4日至8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回眸医改三年》系列报道共6篇,分别是“新医改惠及亿万国人”“惠基层百姓 绽和谐之花”“家国情怀推医改 三年实践聚共识”“三年磨一剑 一剑舞三年(摘要)”“真心为民 甜多过苦”“决心顺民心公平兼效率”。汇总如下:
新医改惠及亿万国人
2012年8月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医改方案从最初酝酿到定稿通过,经历了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从调研、起草到最终出台,新医改方案经历了三年的酝酿期。
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说,新医改方案从最初酝酿到定稿通过,经历了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次政治局常委会。“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路径的确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
自2006年7月起,卫生、财政、社保、药监四部门就医改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题调研。随后,国务院又分别向各省区市,各阶层、各行业和社会群体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开了不计其数,其中由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的座谈会就开了五六次。”侯岩说。
新医改方案还首次“借助外脑”,引入境外商业咨询机构参与政策设计。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家境内外机构参与了对新医改方案进行独立平行研究。
国家医改办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多达35929件。根据这些建议,草案最终进行了190余处较大修改
充分尊重民意、吸取民智是新医改制度设计的最大亮点。
国家医改办组织力量编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还专门编印出版了《医改与我》的小画册,通过40个简明扼要的问题设计,加上通俗易懂的配图,向普通群众宣传介绍新医改。
此后,社会各界邮件、传真、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国家医改办收到的意见建议多达35929件。根据这些建议,草案最终进行了190余处较大修改。
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新医改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地方的首创精神。一些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实践创新均得到认真总结并在全国推广。许多配套文件的形成,也来源于基层的试点和实践。
安徽省在国内最先取消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施零差价;为保证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安徽设计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如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制度、规范化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竞争性的用人制度等等。安徽的突破,对于新医改的全盘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安徽模式”制度创新在三年医改过程中比比皆是。如陕西的“神木模式”、江苏的“镇江模式”、湖南的“桑植模式”“蓝山模式”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子长模式”。陕西省子长县公立医院改变“以药养医”后,患者负担下降,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子长的经验为“十二五”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我们在北京研究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决断,是地方的探索给我们开拓了思路。”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
三年医改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医改,也将为今后其他领域的改革带来有益启示
作为一项关系到13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三年新医改的顺利推进,背后还体现“中国模式”的强大执行力。
“与其他同步开展医改的国家相比,中国新医改的运行推进机制与众不同。一些国外同行在与我交流时,他们最佩服的就是中国医改的高效率和强大执行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说,新医改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改革操作路径。三年医改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医改,也将为今后其他领域的改革带来有益启示。
惠基层百姓绽和谐之花
——13省区市基层医改成效见闻
2012年8月8日 人民日报4版
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效如何?记者近期深入到上海、青海、海南、新疆、黑龙江等13个省区市,受访的基层群众普遍反映:三年医改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帮百姓实现了织网、强基、削山等多年愿望,给基层群众带来了真正实惠。
织网
神州大地正实现“全民医保”梦想
地处祖国版图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县,是我国最晚送走太阳的地方。在黑孜苇乡中心卫生院一号病房里,74岁的柯尔克孜族老人哈地尔·那依正安静地休息。一旁的医护人员一边轻巧地取出老人腋下的体温计一边对记者说:“老人罹患恶性骨髓瘤,且存在肺部感染、高血压等症状,目前病情得到初步控制。”
去年年底,刚得知病情的哈地尔老人坚决不愿接受治疗:“反正我的病也治不好,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怕把家拖垮。”目前住院共花费3万元,通过新农合报销了1.6万元,还能获得大病救助。谈及医改带来的变化,老人眼含泪花:“要是没有新农合政策,我只能眼睁睁地等死,哪能住得起医院。”
三年医改,在神州大地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医疗保障网。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超过95%,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即便在偏远山区、海岛渔村、少数民族山寨,农民不再“小病拖、大病扛”,正在实现“病有所医”梦想。
走进海南省临高县调楼镇抱社村卫生室,村医陈芝兰正在将刚刚完成的诊疗治疗信息输入电脑。拥有1900余人的抱社村是一个渔村,渔民们常年在北部湾及中沙群岛海域作业,艰苦的海上环境使得他们常常身患疾病。而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医疗机构条件的改善,为渔民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村民钟王彪说:“现在村卫生室小病都能收治,打针吃药方便得很。”
贵州省岑巩县凯本乡卫生院院长伍宏亮说,几年前,村里还有巫婆,村民有病痛通常先请巫婆看香、打卦、跳马脚,实在严重的病才会上医院。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村民“信巫不信医”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村里基本没有巫婆了。
在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省贵南县过马营乡中心卫生院,71岁的藏族老人阿格加高声朗读藏语歌谣,称赞医改政策:加科吉赛吉优格(国家政策好),曼康格恰健桑格(医院换新貌),曼巴也南角砂格(医生赛亲人),曼热吉仁贡麻格(药品价格低),茫措吉散巴吉格(群众甜如蜜)……
强基
搭起“四梁八柱”摆脱“房倒人散”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镇北极村,是祖国的最北极。整个北极镇虽然只有一个村庄近4000人,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到较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去年,重新建设的镇卫生院实现了“鸟枪换炮”,添置了CT机、彩色B超、多功能一体式生化分析仪等新医疗设备,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专家还定期来坐诊,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63岁的弦哲林去年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通过新农合报销费用4万多元,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一脸的满足:“现在家门口也有了像样的医院,有个头痛发热,大夫一叫就到,跟自家人一样亲。”
院长牛军已在北极镇卫生院工作18年,他说:“卫生院曾经差点关门,现在工资县财政全额拨款,医生没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扑在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上。”
“北大北大,我是贵德。”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民医院远程诊疗室,经常会有这样的远程会诊。患者孟荣瑞足不出院,就享受到了北京知名专家的诊断服务。老人因肾脏不适收治入院,一直无法确诊,通过远程网络,按北京大学医院专家的建议对症治疗,很快痊愈。仅仅一次不到半小时的免费会诊,为他直接节约8702元费用。
青海省副省长马顺清感叹:“虽然底子薄,但中央定下的事情要咬牙往前推,奋力一搏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三年医改,青海共投入资金114.8亿元,超额完成国家规定任务37项。
位于鄱阳湖中央的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每年5月到9月的丰水期,就会被茫茫湖水环绕,交通极为不便。新中国成立前因血吸虫病泛滥,岛上雷、张、钟、魏四大家族先后绝户,一时被人称为“瘟神岛”。就是这样的湖心岛,如今也完善了诊疗机构。南矶乡卫生院占地面积3359平方米,设有门诊大楼、防保传染科、血防大楼,在岗职工21人,其中临床医师7人,护理助产6人。正在乡卫生院输液的邱让遥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参加了新农合,现在看病吃药都有报销,负担比以前小多了。
医改三年,重点在基层,成效也在基层。全国乡镇卫生院、村庄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彻底摆脱了“房倒人散”窘境。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长效制度开始确立,效果正不断显现。
削山
让亿万患者走出“因病致贫”梦魇
山还是那座大山,云还是那样的云。但在青海省贵南县麻什干村党支部书记洛托眼中,过去承载的是忧伤,现在看到的是风景。
洛托说,附近洛加村有个叫桑杰太的牧民,14年前家里有900多只羊、70多头牦牛。一只羊1000多元,一头牦牛1万多元,这是多么大的家业。但因为女儿生病,桑杰太几乎卖光了牛羊,耗尽了家财,最终女儿也没能保住。
洛托一声长叹后语气变得舒朗:“当时没有现在的好政策。我们村的任青加,去年查出癌症,新合农报销、大病救助、民政救助、群众捐款,前后花了4万元,个人负担不足10%。”71岁的桑吉当周接过话茬:“这样的好政策,自己经常以为是做梦,这是真的吗?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多活几年,多享清福。”
黑龙江省抚远县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这个县寒葱沟镇东岗村农民宫喜文说,孩子宫俊奇得了软骨病到处求医,通过新农合、大病救助和民政救济,目前累计补偿1.2万元,家里没有“因病致贫”。去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5.4%,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1.7%,患者在基层就医享受到更多实惠,对医改表现出极大赞同和拥护。
三年医改,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董杰人介绍,青海已将保障病种从4种扩大到15种,并建立了癌症等重大疾病保障和医疗救助机制,全省个人卫生支出比例由45%下降到30%,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5%以上。“医疗大山虽没有被完全搬走,至少削去了一大半。”他说。
家国情怀推医改 三年实践聚共识
——我国深化医改三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2年8月9日 人民日报4版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遇千难万阻,但由于推行者的家国情怀,全社会的理解支持,这一涉及13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三年的实践中终于凝聚成共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制度优势”催生“阶段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走过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风雨雨,却迟迟没能走出医改的困境。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当时曾一度认为医疗卫生事业能够通过市场化来解决,因而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直到2003年,我国有医保的人仍只占15%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城市。
医疗事业的属性问题从2006年开始得到各方关注,最终明确“在基本医疗上必须由政府主导,强调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医改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贯彻群众路线。这样的方向和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取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
短短三年,中国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药补医机制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破除;各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群;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2003年艰难起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进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已如利刃划竹般顺利,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同步推进和完善的,还有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截至去年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均超过95%。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改刚起步时,我们这些参与者、推动者,是决心大于信心、勇气大于底气。现在,信心和底气都增加了。”尤为重要的是,实践证明医改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路径是可行的,这比成效更为重要。
“民生至上”成就“德政口碑”
三年医改,重点在基层,成效也凸显在基层。
在偏远地区,孙志刚一次又一次被基层群众和患者感动:“我到湘西农村,农民提起医改,不断喊‘共产党万岁’;我到贵州云南的一些地方,那里的老百姓拉着手不让走,虽然话语不多,但那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陈竺表示,此轮医改重点在农村,随着保障制度的完善、筹资水平的提升,医改开始将一些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陈竺说:“目前有8个大病种包括宫颈癌、尿毒症等,在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推开,仅去年就有20多万患者获得补偿。”
此外,反映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而且反映城乡差距的两条曲线趋向合拢。因为医改方案安排了中西部孕产妇免费分娩的政策,使我国的住院分娩率超过96%。
走过风雨,彩虹在前
“三年医改一路走来很不容易,遇到很多非议和阻力。”孙志刚感慨地说,现在取得的成绩让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那就是“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效果明显”。
实地考察过中国医改成效的各国同行,对中国医改都给予肯定评价。法国专家介绍本国情况时,打出一张幻灯片就是“与中国医改同行”。
三年医改实践,还在基层实现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上海市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队长严正,长期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陆续有51位老人将家里的大门钥匙交给严正。
说起公立医院改革,张茅表示,当前要抓紧把试点城市的改革经验总结推广,2015年全面推开,让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尹力表示,“十二五”期间,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范围将从基本药物扩大到所有药品,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在打击假劣药品、追溯和召回问题药品方面的作用,全力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医改是长征,“三年”结束了,医改还在继续。面对成绩不沾沾自喜,面对困难不妄自菲薄,进入深水区的中国95医改,已然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中国医改,风雨走过,挑战仍在,彩虹在前。
三年磨一剑 一剑舞三年(摘要)
——新医改制度设计凸显“中国特色”
2012年8月9日 人民日报22版
新医改方案“三年磨一剑”。从调研、起草到最终出台,新医改方案经历了三年的酝酿期。
新医改方案从最初酝酿到定稿通过,经历了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一次政治局常委会。“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路径的确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
自2006年7月起,卫生、财政、社保、药监四部门就医改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题调研。随后,国务院又分别向各省区市,各阶层、各行业和社会群体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开了不计其数,其中由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的座谈会就开了五六次。”侯岩说。新医改方案还首次“借助外脑”,引入境外商业咨询机构参与政策设计。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家境内外机构参与了对新医改方案进行独立平行研究。充分尊重民意、吸取民智是新医改制度设计的最大亮点。
国家医改办组织力量编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还专门编印出版了《医改与我》的小画册,通过40个简明扼要的问题设计,加上通俗易懂的配图,向普通群众宣传介绍新医改。
此后,社会各界邮件、传真、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最后,国家医改办收到的意见建议多达35929件。根据这些建议,草案最终进行了190余处较大修改。
基层制度创新“一剑舞三年”。如果说新医改在顶层设计是“三年磨一剑”的话,那么来自基层的制度创新就是“一剑舞三年”。国家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新医改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重视地方的首创精神。各地在改革中也涌现了大量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一些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实践创新均得到认真总结并在全国推广。许多配套文件的形成,也来源于基层的试点和实践。
安徽省在国内最先取消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施零差价;为保证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安徽设计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如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制度、规范化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竞争性的用人制度等等。作为一个人口大省、财政穷省,安徽并不具备改革优势,但安徽省能够率先在取消药品加成和零差价方面取得突破,对于新医改的全盘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北京研究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决断,是地方的探索给我们开拓了思路。”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子长的经验为“十二五”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在自上而下搞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自下而上的路径探索,是这一轮医改在制度设计上的显著特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认为,正是这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丰富着医改新政实施路径,为新医改注入了创新活力,使医改更具可操作性。
新医改凸显“中国模式”优势。作为一项关系13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三年新医改的顺利推进,背后还体现“中国模式”的强大执行力。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新医改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进而统一思想、摒除杂音,为新医改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组织保障方面,新医改在中央层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直接领导,成立了国家医改办公室,组成专门机构,抽调精干人员;在地方层面各级都有专门的机构来综合协调体制改革工作。
此外,新医改的实施运行突破了以往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和政府独立决策的既定改革模式,从而整合了行政和社会的力量,提高了医改工作的执行力和效率。新医改在推行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对干部的培训。从2009年起,国务院召集各个省份分管医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进京就医改进行专题培训,并签订责任状。与此同时,国家医改办召开现场经验会,组织各地参观学习。这些措施一方面使地方决策者们对医改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感到了来自中央的强大推动力。李玲说,新医改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改革操作路径。三年医改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医改,也将为今后其他领域的改革带来有益启示。
真心为民 “甜”多过“苦”
2012年8月13日 人民日报
医改三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推动,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以及医保经办人员的付出。
各级干部:不容易,不退缩
江苏省镇江市医保历经17年风雨,走过了起步、调整、完善和发展四个阶段。镇江市医疗保险结算中心主任李一平说,每个阶段刚开始效果都很明显,但没多久就会发现新问题。17年来,镇江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一直在不断调整完善,才能最终在医院利益和患者利益间建立起最佳平衡点。
医改三年,是河南卫生工作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其中中央和省财政相继投入医改专项资金640多亿元。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说:“河南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还不能满足全省1亿群众的健康需求,我们不敢松懈。”
新农合能够筹到资金并建立不断增长的筹资机制不容易,能够建成这么多公共卫生设施不容易,能够把多方利益相对兼顾不容易……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用7个“不容易”总结医改三年来的艰辛。“三年医改,我们遇到多少误解,当时觉得很委屈,但现在医改的成效有目共睹,群众得到了实惠。”
村医片医:我付出,我无悔
新医改实施后,青海省海晏县甘子河乡俄日村卫生室面貌大变。为方便村医巡回上门服务,政府还统一配发了摩托车。俄日村处在服务半径大、交通不便的地带,但无论多远,37岁的俄日村村医罗藏银巴随叫随到。他说,若不认真工作,就对不起党的好政策和牧民群众的期盼。
在贵州省岑巩县凯本乡芭蕉冲村卫生室的玻璃门上,一张纸条的留言温馨感人: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请稍等,我从家到卫生室大约15分钟左右。留言还附了手机号码。村医王元香贴的这张“温馨提示”,就是一份全天候为患者服务的承诺。
在河南郑州,社区片医刚上岗时也曾遭受误解:出诊免费是不是骗人的?但现在,片医已深得民心。记者在郑州管城区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恰遇片医王会娟给70岁的社区居民黄秀荣打电话询问病情。王会娟说,社区片医相对固定,和患者接触多了就像亲人一样,“虽然很累,但有成就感”。
医保经办人员:从“遭白眼”到“喜相迎”
新农合刚起步时,向农民筹资非常难。河南省新安县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志明回忆说,农合办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进村宣传政策时,很多农民不理解。为做通工作,经办人员一而再、再而三登门,农民烦了,便放狗咬他们。马志明说,现在不同了,村干部在喇叭上一广播,群众就到村委交参合费了,即使在外地打工或居住的人员,也托亲戚朋友代缴,生怕参加不上次年的新农合。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施之初,也曾遇到群众的不理解。在工作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下,群众的思想通了,参保人员由启动时的不到11万人增加到目前近20万人。
记者采访中,不少参与医改的基层干部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医改还将继续向前推进,未来任重道远,还有可能被误解,但只要真心为群众着想,我们收获的“甜”一定会多过“苦”。
决心顺民心公平兼效率
2012年8月14日 人民日报
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推动,正确清晰的方法和路径,亿万群众得保障和实惠的民心支撑,成为撬动医改“世界难题”的“中国经验”,具有多重启示意义。
以群众满意为“试金石”
医改顶层推动,上下同心,部门联动,政策配套,执行力强。2008年,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3年来,中央到地方各项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各省市都把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举全省之力推进。
立足国情,契合社会需求,让老百姓广受益、多受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改坚持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出发,设计和实施方案,医改的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
增加投入和建立机制同步。医改3年是我国卫生工作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把钱花在刀刃上,加紧设施建设,更培养紧缺人才,去年国务院有关指导文件把全科医生培养作为国家制度推进。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增加投入不能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投入要换来新的体制机制。”
做实基础,倾向基层,广大农村和社区成为投入和建设最多、面貌改变最大的地区。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开始建立,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服务网底逐步夯实。
陕西神木、子长县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安徽芜湖、马鞍山市推行基层综合医改,上海在公立医院中全面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北京友谊医院、深圳全市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我国将全面总结推广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
以公平公益为“指南针”
专家指出:医改对于其他社会事业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职责,坚持公平公益、广覆盖保基本。通过制度设计,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了改革实惠。
社会领域改革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必须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国家花大力气改革,保障群众的核心利益。各地探索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公平和效率并重,发挥市场机制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多样发展、有益补充。我国加快推进多元办医格局,一些省区市民营医疗机构在数量、规模和服务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当地医保定点、获得课题资助,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医疗园区,探索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等。
3年来,医改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党和政府得民心、卫生树形象、人民群众得实惠。医改在促进医患和谐、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模式逐步转变,防治并重,从坐堂行医到深入家庭。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减小了城乡和户籍差距。
通过医改,还一定程度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为扩大内需等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