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时时不忘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以无怨无悔、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以一切为了病人的高度责任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她是一个身患癌症、做过四次手术的共产党员,一位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为了患者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她就是从医50多年,不怕脏不嫌累,把患者当亲人;不争名不图利,为了病人甘心奉献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医生刘琼芳。
刘琼芳,女,1932年12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0年8月考入中山医科大学,1955年9月毕业,同年分配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参加工作,她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担任内科主任20余年。刘琼芳这一呆便在石家庄扎下了根。
心系患者、无私奉献
刘琼芳技术好,在市第一医院、在市卫生系统是公认的,她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更是声名远扬,有口皆碑。冬天,诊室的气温较低,她在为病人查体时,总是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手里捂暖和了,再为病人做检查。对患者的提问,也总是耐心解答,不急不火。为了一些危重病人出院后能延续有效的治疗,她主动开办了“家庭病床”,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治疗。一个患有肝腹水的患者,传染性很强,经过刘琼芳三年多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患者的爱人感激地说:“我能活到今天,多亏了刘大夫风风雨雨为他精心治疗。”有人说:“刘大夫,你身体不好,周末也不休息,还得贴着路费,图的啥啊?”她说:“只要能方便患者就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不要说是休息不好,就是贴再多的钱我也干。”
无数的事实印证,只要患者病情需要,刘琼芳确实什么都可以干。一次,一位晚期胃癌的病人由于身体虚弱,十几天排不出大便,服用了多种通便药,效果也不理想。肚子憋胀,痛苦不堪。刘琼芳查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由分说,戴上手套就开始用手帮患者一点点往外抠,二十多分钟抠出了半痰盂的大便。患者的子女目睹这一情景后感激地说:“连我们做儿女的都嫌脏,做不到的事,您却做到了,您对病人真比我们亲人还亲。”
时刻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重点,处处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不顾寒暑、饥渴、疲劳,刘琼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靠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赢得了患者的爱戴。
善于钻研、精益求精
遵师而不循古,秉承勤奋和创新,是刘琼芳从医的真实写照。她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每天下班回家之后,都要把收治的疑难杂症患者的情况认真记录下来。从姓名、年龄、职业、病状特点、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用药和治疗的效果,而且病人住院与出院的时间都有详细记录,然后再看半小时医学方面的书才肯上床休息。
刘琼芳家里有四个大纸箱,箱子里有很多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患冠心病的老红军杜永林、患动脉瘤的矿工武风山、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妇女孟淑贞、患颈动脉硬化的铁路工人孟传文等人的详细记录,像这样的患者病例她记录了有八千多例,时间从1960年一直延续到2009年底。
曾有一位患者,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浮肿,排尿困难,皮肤液体渗出,不仅浑身没劲还怕冷又爱睡觉,已经卧床不起半年多了,省内外几家大医院的专家都诊断是尿毒症。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刘琼芳。她去图书馆专门查阅了大量外文资料,经过给病人反复检查诊断,认为病人不是尿毒症,而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造成的。经过她的治疗,三天后,病人就奇迹般有了尿感,而且他浮肿的身体一天天变好了,这位从死神手里被救回来的病人,如今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活得很精神,他们一家人都把刘琼芳当成了神医,逢人就爱讲她治病救人的故事,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她。
刘琼芳一生勤于学习、不断钻研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把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带到了临床,正是这样的钻研,使刘琼芳成为人民群众口中的“咱老百姓的好医生”。
爱岗敬业、以院为家
刘琼芳把医生这个职业看得非常崇高,从医多年来,她休过的假屈指可数,几乎把所有的个人时间都贡献给了医院。
一年冬天,病房里住进了一位七十多岁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极差,仅能在床上活动,晚上还经常心衰发作。病人脾气火暴,稍不如意就在病房里吵闹,刘琼芳知道后,主动和他拉家常,家里做了可口的饭菜就给他端来,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为了给患者找到合适剂量和用药的最佳时间,她不仅下班回家后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而且还每天晚上到病房里细心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心率变化。后来,她把给患者服药的时间改在了晚上睡觉前。这样一改用药时间,立刻见了奇效,预防了他半夜再发生心衰。经过她不断摸索治疗,这个被心衰苦苦折磨了很多年的患者,不仅很快就能下床在室内走动了,而且在一个月之后出院回家了。
作为一名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刘琼芳有着很多的愧疚。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科里有位危重患者需要她来抢救,她顾不得孩子,马上赶到病房,一直守在患者身边。年仅5岁的孩子穿着一件单衣出来找妈妈,没有找到医院,却走到了医院外的马路上,幸好医院的一位同事看到了,一把把孩子揽到怀里,直接送到了科室,心疼地对她说:“刘大夫,我知道你一定在救病人,可这么小的孩子你也要管一管啊!”这时孩子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妈妈救人呢,救人最重要。”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动地潸然泪下。正是她这种缘于对工作、对岗位的热爱,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淡泊名利、廉洁行医
医者崇尚华佗,是因为他精湛的医术,更是因为他不贪富贵、看重生命的风范。刘琼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生活中超乎寻常的简朴,一身衣服她能穿上两三年不换新的,内衣破了用针线缝好了再穿,实在不能穿了,还要脱下来剪成条儿做成墩布,继续使用;她从来不使用化妆品,更不吃贵重的营养品和进口的特效药。她对组织也从来没有过多的要求,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只讲奉献,不求回报。
不管是门诊还是病房,刘琼芳都是用心和病人进行交流,她对患者不论富有贫穷,都一视同仁,她和病人之间更像是朋友、同事、亲人,她是患者心中有良心的好医生。在科室里,她以身作则,关心同志,她总对年轻医生说:“患者慕名而来,把性命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只有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好务,为他们解除病痛,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刘琼芳1974年身患癌症,同年8月在北京日坛肿瘤医院做乳腺癌切除手术;1991年8月,在石家庄第一医院做甲状腺癌切除手术;2004年,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2009年9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做肺癌切除手术。每次手术后,刘琼芳总是稍作休息又重新返到工作岗位上,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说:“刘主任,您好好休息,您要注意身体啊”。可刘琼芳说:“这里的病人我放心不下,心里惦记他们啊。”
如今,刘琼芳虽然年龄大了,还不忘经常提醒年轻的医生:咱们做的是个良心活儿,来看病的人都不容易,要尊重病人的生命,医生要对症下药,不能看贫富和社会地位开方子。很多患者都说:刘主任可神啦,她只要伸手摸一摸病人的脑门,拉一拉手,再拍一拍肩膀,顺便安慰几句,那病人心里一敞亮,病就去了一半儿。有个中年病人找到刘琼芳看完了病,情绪激动地说:这几年,我看病走了很多家医院,还没一个大夫摸过我的头。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刘琼芳,一个从癌症刀尖上趟过来的女医生。她为医生这个古老的职业树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使自己真正成为了患者“值得托付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