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以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和实践为源头,随其在福建、浙江等地直到在党中央的执政实践丰富而丰富,博大精深,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巨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于探索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
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发展脉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紧密联系总书记三十多年的从政实践。
理论根基深厚。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腐倡廉传统,吸收中华廉政文化思想精髓,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就很明确,他强调,“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他告诫党员干部,“不能把争取党风尽快根本好转当作一般的业务工作去看待”,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利用职权谋图私利,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条件”。在福建工作时,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给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强调共产党人要过好“自我关”和“人情关”,提倡“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浙江工作时,他告诫广大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求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告诫全党“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些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根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