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旨在加强听力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推进《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
一、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表现有哪些
1、听觉疲劳:短时间暴露于强声环境会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听力下降,此时听力损失程度一般较轻;离开噪音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自然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亦称暂时性听力损失,属于功能性改变。
2、噪声性耳聋:如果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噪声刺激,功能性改变就可能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听力不能完全恢复,这时就出现了永久性听力损失。
3、爆破性耳聋:当个体突然暴露在强度极大的声音下而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时,几分钟内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为爆破性聋,又称急性声损伤,这种情况下听力一般不能完全恢复。噪声除损伤听觉外,还可引起耳鸣、头痛、头昏、高血压、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食欲减退等。
二、如何防止娱乐性噪声造成听力损失
1、减少接触: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对娱乐性噪声可能危害听力的认识,尽量减少噪声接触;
2、个体防护: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可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注意不要把音量放得过大,听的时间不要太长;建议使用内置式耳机听CD时要遵循60-60-60原则,即音量设置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聆听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环境噪声最好不超过60 dB(A)。
3、定期检查:经常接触娱乐性噪声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声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相关工作人员和声音娱乐喜好者,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4、养成良好习惯:
A.在地铁站或大街上等噪音较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
B.睡觉时不听耳机,因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不仅会延长音乐声暴露时间,还由于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三、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与方法
保护听力这样做
1、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佩戴耳机的时候建议不要超过整体音量的60%,不要长时间佩戴超过60分钟,隔1小时就需要休息下,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下佩戴耳机,适当的降低耳机音量,不要只佩戴一只耳朵,头戴式耳机比入耳式耳机的伤害小。
2、不要过多掏耳朵。耳朵本身就有自洁的功能,可以将耳道内的耳屎通过咀嚼、张嘴等方式自行排出。
3、打电话要控制时长。一般情况下,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4、远离噪音。长时间待在噪声的环境下会导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 造成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一旦发生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那听力就会无法恢复。要减少去高分贝场所,如一定要去,要用耳罩、海绵耳塞保护听力,且不要长时间待在里面,溜出去透透气,让耳朵休息一下。
5、避免耳朵进水。日常洗头洗澡时要注意,如果有水进入耳道,可以用干燥的棉签吸干水,以免耳部感染引发外耳道炎。尤其是喜欢游泳的人,在游泳前准备好游泳耳塞,以免游泳耳朵进水。
6、正确擤鼻涕。擤鼻涕时应注意,手指只能压住一侧鼻翼,再擤出另一侧鼻涕,切勿同时捏住两侧鼻翼而用力呼气,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通过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会将鼻腔内分泌物驱入中耳腔,从而引起中耳炎。
7、不要击打头部、耳部。尤其是用手拍打耳部,击打可能会引发听力损伤,手掌拍打耳朵还可能会导致鼓膜破裂。
8、定期做听力检查。定期的听力检查可以及时的检查出听力问题,并及时的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减少听力损失对人自身的伤害。
来源:邯郸疾控